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专家声音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来源:北京|作者:沈永|发布时间:2025-07-14

       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法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法治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规范,明确了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则和指引。在法治的框架下,人们知道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从而减少了社会冲突和不确定性。例如,刑法对各种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惩处,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则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进行了规范,维护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调节社会矛盾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也随之增多。法治为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提供了公正、合理、有效的途径。通过司法审判、仲裁、调解等方式,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和升级。以民事诉讼为例,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决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民事问题。法院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法治通过赋予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为企业的设立、运营、管理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企业的财产权、经营权等合法权益。知识产权法对企业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激励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法治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反垄断法禁止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防止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保障了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规范,营造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统一权威、运行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将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了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例如,行政法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政府的权力边界和责任,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信力。同时,法治还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政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法治能够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通过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能够使政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执行力。例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如果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将其固定下来,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的制度保障。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促进文化繁荣 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法治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等进行了规范,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法律的手段,打击了盗窃、盗掘、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文化遗产的安全。 

促进文化创新 法治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保障。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保护了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激励了文化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法律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例如,在网络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等进行了规范,保障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规范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法治通过制定和实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了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矿产资源法、水法等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进行了规定,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加强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为法治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基石,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法律体系,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同时,要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基层法治实践,培育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只有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全民力量,才能构建更加公正、高效、有序的法治社会,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法治研究网综合办副主任,民革中央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指导单位:公安部、全国妇联
主管单位:鹰翔计划办公室项目运营中心
主办单位; 社会与法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