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来稿选登

打通民生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来源:北京|作者:沈永|发布时间:2025-07-12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生政策,宛如社会大厦的基石,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福祉。然而,政策的出台仅仅是开始,真正让惠民政策从“纸面”走进“心间”,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才是决定最终成效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我们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推动政策制定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不走样,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新格局。


强化政策贯通,确保精准施策

民生政策要落地生根,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的有机衔接是首要任务。中央和地方应携手共进,加强政策解读与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线上讲座等多种形式,确保基层干部透彻理解政策意图。基层干部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棒”,他们对政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执行效果。只有让他们真正领会政策的核心要义,才能避免机械执行或层层加码的现象发生。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接地气”的实施方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一刀切”的政策执行方式必然会导致“水土不服”。以乡村振兴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和西部内陆地区的乡村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和机遇。东部沿海地区可能更侧重于产业升级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而西部内陆地区则可能更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的问题。因此,各地应探索“政策工具箱”模式,为不同地区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落实路径,让政策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往往在于繁琐的流程和低效的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推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数字化政务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务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让群众可以在网上轻松办理各种业务。


优化基层服务窗口,推广“帮办代办”“上门办”等便民举措。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在享受政策红利时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基层服务窗口应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办理业务的服务,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的办事环境和专业的帮办服务。同时,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和智能匹配。通过对群众的基本信息、办事记录等数据的分析,为群众精准推送符合其需求的政策信息,让群众“找得到、看得懂、办得成”。


激发基层活力,推动多元共治

民生政策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参与。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基层力量的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在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社区养老等民生项目中,通过“居民议事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让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群众是民生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最为了解。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和决策中,可以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政策体验官”“民生观察员”等创新机制,让群众成为政策优化的“智囊团”和“质检员”。“政策体验官”可以亲身体验政策的实施过程,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民生观察员”则可以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反馈群众的意见和诉求。通过这些创新机制,让群众真正成为政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形成“群众提需求、政府优服务、社会共监督”的良性循环。


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健全反馈机制

政策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通过12345热线、网络问政、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12345热线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群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诉求。网络问政则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开放的沟通平台,群众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方评估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要建立快速响应和动态调整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高频诉求,精准优化政策。例如,通过对12345热线数据的分析,了解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政策的重点和方向。对落实不力的典型案例,要加强督导问责,确保政策真正惠及于民。通过严肃问责,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打通民生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强化政策贯通、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基层活力、健全反馈机制,才能让民生政策从“政府文件”变成“百姓实惠”,从“愿景蓝图”化为“幸福实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民生政策的实施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沈永)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指导单位:公安部、全国妇联
主管单位:鹰翔计划办公室项目运营中心
主办单位; 社会与法治编辑部